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聲大戲院揭幕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本影片為「國聲大戲院揭幕」,拍攝時間為1966年7月28日,放映時間為1966年8月1日,片長1分26秒,音軌已損壞。

1966年7月28日下午3點半,由麗聲影業公司新建的國聲戲院在臺北市寧夏西路舉行開幕典禮。新聞片首先記錄下國聲戲院開幕時的外觀,整棟華麗的建築,外圍放滿祝賀用的花圈,大樓的招牌寫著「國聲大戲院」幾個大字,外牆亦有電影的手繪看板。鏡頭轉至戲院裡,入場觀眾人潮洶湧,將整間戲院擠滿。在開幕典禮上,邀請立法院院長黃國書前來主持,而當時紅極一時的女星張美瑤以一襲盛裝前來剪綵,登時成為全場焦點,也替國聲戲院揭開好彩頭。

在開幕典禮之後,戲院放映由美國環球公司所出產的「美國國家安全局」間諜片,新聞片中亦有少許的電影畫面,當時的電影字幕仍是由右至左呈現,而戲院內的兩層觀眾席皆坐滿。

在1966年7月28日開幕的國聲戲院,是由西門町富豪周陳玉樹所開設,地點為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11之15號,此戲院位處熱鬧的圓環旁,生意十分興隆。出生貧寒的周陳玉樹,因為戰後與國民政府良好,接收不少日本人留下的土地,並從事房地產業起家,爾後他轉而投資電影業,在1950、1960年代的臺北擁有多家戲院,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電影王國,除了國聲戲院還有1957年開幕營運的新生戲院,以及1964年開幕、當時規模最大的樂聲大戲院。

國聲戲院開幕後,經營者透過設備的引進或是放映路線的調整,以增加國聲戲院的收益,像是在1966年10月與美國新藝拉瑪公司簽訂合約,取得五年專營權,供應最新型的新藝拉瑪體(Cinerama)放映設備,提供觀眾更為完善的觀影體驗。或是在1974年3月將原先以西片放映為主的國聲戲院,調整成國片的放映,並搭配經營者原本已有的新聲(即為前述之新生戲院,1966年1月18日新生戲院大樓發生大火,1968年1月29日改名為「新聲大戲院」重新開幕)、樂聲兩間戲院,成為臺北市一條新的國片放映院線。

然而,隨著1990年代以後,臺灣電影市場的沒落萎縮以及商圈的移轉等等,國聲戲院生意一落千丈,從1991年10月25日的中國時報報導中可見一二,報導中紀載當時全臺灣的電影市場陷入低潮,包含國聲戲院也大受影響,港片《氣功大師》的單日票房僅售出三票,可見當時經營的慘況。而國聲戲院也因為商圈的移轉以及臺灣電影市場的低迷,最終於1992年11月2日宣告拆除,正式走入歷史。拆除後,戲院曾改建為大福將商場,現今則是小北百貨寧夏店。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國聲大戲院揭幕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Media&id=70280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創作者
台灣電影文化公司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6/07/28
媒體類型
影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