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片為「公路冷氣車『金龍號』」,影片拍攝時間為1970年6月24日,放映時間為1970年7月1日,片長共1分37秒,音軌完整清晰。
臺灣省公路局為增進公路客運的服務品質,自1970年6月24日起,共創辦30輛冷氣客車「金龍號」參加了服務行列,金龍號車內更有金龍小姐為旅客介紹沿途風光。金龍號之路線共有臺北至臺中、臺北至中興新村、臺中至日月潭、臺中至高雄和高雄至臺東5線。車內配置有35個坐臥兩用座位,更有錄音機、收音機、電冰箱、冷氣機,而其強大卻低噪音的馬力與平穩車型,讓旅客在南來北往的旅途中,依舊能舒適地欣賞沿途風光。
1946年,臺灣省政府正式成立臺灣省公路局,負責處理全臺灣公路客運營運的業務,1980年10月1日,臺灣省公路局改組,將公路客運營運業務獨立出來成立了臺灣汽車客運公司,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臺汽客運。從臺灣省公路局創立至改組為臺灣汽車客運公司,再到1990年公路客運開放民營之前,幾乎可說是臺灣唯一的長途公路客運經營者,而運行的車輛也依不同時期與需求,推出不同配置的公車,大致可區分為「普通車」、「直達車」、「金馬號」、「金龍號」、「中興號」以及「國光號」。
「普通車」與「直達車」為草創時期推出的無空調班車,唯一不同之處只在於「普通車」為每站皆停,「直達車」則為只停靠大站或人數較多之招呼站,但由於車型無配置冷氣,逐漸在1990年代中期退出市場;「金馬號」則因配合政府發展觀光事業與提高服務水準,從1959年開始服役,是僅停靠少數大站的長途對號班車,和普通車一樣沒有配備空調,但車上座位使用了坐臥兩用式的座椅,車內還附有電風扇、收音機與茶水,更配有特別招募的「金馬號小姐」,負責服務乘客與協助司機行車安全的工作,是當時的高級車種,但也同樣因為無配置冷氣等車型限制,逐漸在1980年代中期停駛;「金龍號」為1970年6月配合觀光旅遊發展並改良服務品質而創辦,以觀光旅遊為重心的長途對號班車,還可提供包車計時的服務,也是首批配有冷氣的車型,但之後因北迴鐵路創建而流失大量客源,又因高速公路開通後,「中興號」開始運行,定位被取代,最終在1982全面停駛。
隨著1970年代高速公路通車,陸續在1976年創立「中興號」與1978年創立「國光號」。路線分工上,中興號負責行駛省道路線和比較短的國道路線,臺北至桃園機場和比較長的國道路線則由國光號行駛。車內配置也不同以往,附有坐臥兩用絨布椅、冷氣、音響、廁所等較為新穎的設備,也因為其較為舒適的配置,受到乘客喜愛,使「中興號」成為1980至1990年代臺灣公車客運的主力車款。然而後續臺灣汽車客運公司因組織結構型問題,加上1990年代公路客運開放民營、不同交通工具競爭下,虧損嚴重,最終在2001轉為民營,並命名為「國光客運公司」,而在臺汽客運時代以「國光號」之名運行的車種也在2018年正式退役,成為過去搭乘公車客運南來北往的乘客永遠回憶。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