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片為「胡適博士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拍攝時間為1958年4月8日至10日,片長共1分33秒,音軌完整良好。
本影片主題為1958年4月8日至10日,胡適返臺接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之紀錄。4月8日,胡適抵達臺北松山機場,受到熱烈歡迎,胡適於機場接待室告知媒體,此行專為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新職。4月10日,胡適於南港中央研究院宣布正式就任,隨後李濟博士代表歷史語言研究所贈送歷史語言研究所論文集。上午10時,胡適主持院士會議,胡適於會中表示感謝總統愛護,並邀請總統蔣中正訓勉。會後,蔣中正在胡適和李濟的陪同下,參觀中研院所藏的中國古代文物。
胡適與臺灣的淵源,最早為父親胡鐵花在清末來臺擔任臺東「直隸州州官」,便在襁褓時期就來過臺灣。之後,胡適曾在1949年3月訪臺7天,演講〈中華文化裡的自由傳統〉,至1952年11月19日又展開近兩個月的臺灣行,至各地演講和出席會議,此行離臺的前一日,1954年1月16日蔣中正邀請胡適晚餐,胡適在晚餐會中向蔣中正批評臺灣現今並無言論自由,蔣中正向胡適表達希望他早日再回臺。胡適受蔣中正拉攏原因之一為1954年中共的批判胡適運動,使胡適在和中共敵對人士眼中富有爭取價值,另外,1954年蔣中正連任總統,胡適均表支持。1956年到1958年,兩人的關係逐漸緊張。1956年10月31日《自由中國.祝壽專號》出版,胡適言論挑戰蔣中正容忍底線,1957年初官方系統發動「向毒素思想總攻擊」等活動,打擊《自由中國》。《自由中國》向來將胡適視為保護傘,胡適也開始感受到臺灣政治氣氛變得惡劣,因此胃潰瘍發作。在來臺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之前,胡適自己早有來臺的計畫,希望可以在南港自建一所小屋,於臺灣講學,繼續他中國思想史的著作,但1957年2月胡適病況嚴重,同年10月中央研究院院長朱家驊被迫請辭負責,蔣中正要求胡適擔任院長,12月12日以總統令准胡適因身體因素未到任以前,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李濟暫代。1958年4月8日,胡適抵臺;9日與蔣中正針對學術與辦理大學談話一小時,氣氛融洽;10日於中央研究院就職院長並揭幕第三次院士會議,但氣氛迥異。蔣中正於院士會議致辭提及胡適所參加的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在臺灣則應該復興中華文化,並且將打倒孔家店與中共清算胡適相比較,此致詞引發胡適批評。4月12日,蔣中正宴請中研院評議會、院士等人,胡適也出席,但蔣中正又再度表露不滿。此一連續的言論交鋒,是政治領導人蔣中正和自由主義學人胡適的思想衝突。雖表面上禮遇胡適,但蔣中正對於胡適的不滿表露於他私人日記上。5月底胡適又發表「毀黨救國」言論,再度使兩人的關係火上加油,胡適於蔣中正心中形象已趨負面。胡適的返臺定居,使兩人關係衝突不斷。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