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亞運代表團載譽歸國專輯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亞運代表團載譽歸國專輯

本影片為「亞運代表團載譽歸國專輯」,拍攝時間為1966年12月22至23日,放映時間不明,影片長度4分5秒,音軌聲音清晰。

1966年曼谷亞運中華民國代表團於12月22日搭乘專機由曼谷返回臺灣,於晚間抵達松山機場。接受松山機場5,000多人的歡迎,並舉行歡迎會。隨後代表團在6輛警備車前導下,搭乘11輛專車,一路上接受民眾獻花,並沿著敦化北路、南京東路、南京西路前往三軍軍官俱樂部舉行記者招待會,代表團團長楊森報告此次獲獎情形。教育部長閻振興頒發獎章給3位金牌選手吳道源、紀政、吳阿民,代表團共獲得5金5銀10銅的成績。

12月23日,臺灣省政府在臺灣銀行舉行亞運優勝選手暨頒贈紀念會,由省主席黃杰贈與在第5屆亞運中獲得獎牌的27位選手,每人1枚總統八秩華誕紀念金幣,而副總統嚴家淦也在下午接見獲得金牌的吳道源、吳阿明和紀政。

亞洲運動會是源自戰前的遠東運動會和西亞運動會,在戰後的1950年開始舉行,此後每4年舉行一次競賽,是亞洲最大的綜合運動會。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1952年在臺灣復會後,旋即籌備參與亞洲運動會,於1954年第二屆馬尼拉亞運正式參賽,並延續至今。

吳道源1924年出生於上海,在美國加州大學念書時開始接觸射擊,1954年拿下全美大學冠軍,並創新紀錄,此後以華僑的身分代表中華民國參加國際運動競賽,從1956年至1972年共參與了5屆奧運,1966年曼谷亞運中,吳道源一口氣摘下三面射擊金牌,被譽為神射手。

吳阿民是繼楊傳廣後第二位十項全能的鐵人,其自述在花蓮體育場受訓練中的楊傳廣啟發,自此專心訓練,在1962年時還是體育界的新人,但在此之後成績逐漸提升,不僅擔任1964年東京奧運臺灣代表團的掌旗官,在1966年一舉摘下曼谷亞運十項全能金牌,被譽為新鐵人。

紀政的選手生涯活躍於1960年代,在其運動生涯中其獲得77次國際比賽金牌,被冠以「東方飛躍羚羊」的美名,在1960年開始代表中華民國參與奧運、亞運等國際賽事,並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中奪下80公尺跨欄銅牌,為自己贏得亞洲女鐵人的封號,在其選手生涯期間多次打破亞洲、全國紀錄,項目包括跳高、短跑、跨欄、跳遠及五項全能,但由於運動傷害傷情反覆,在1970年開刀失敗後漸漸告別選手生涯。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亞運代表團載譽歸國專輯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Media&id=70261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創作者
台灣電影文化公司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6/12/22 ~ 1966/12/23
媒體類型
影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