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復興宮:百吉地區的信仰

圖片為桃園市大溪區百吉復興宮,供奉開漳聖王為主神,創建於清光緒十六年(西元1890年),迄今已有132年之歷史。 

復興宮前身為大溪區的阿姆坪南雅宮,在宣統末年因為原住民下山與墾戶的衝突中而被焚燬,隨後居民們又將其重建,直到1959年至1962年間隨著石門水庫的興建工程,居民們被迫搬遷,於是信徒們決議將「南雅宮」的廟產及廟宇拆分成五等份,由各大集團領頭各自帶到被安排的區域,在新的聚落中重新建立新廟。因為部分居民搬遷的距離與原本的區域距離差距過遠,長期下來逐漸地失去往來,而百吉地區與附近區域相比處於一個中心點的位置,對於搬遷到附近的居民來說都是最近的地點,因此興建復興宮。 

信仰是人類精神的依靠,也是居民凝聚情感的象徵,被稱為「神之鄉」的大溪,其信仰文化一直以來相當豐富。過去面對生存壓力形成的虔誠信仰,直到今日,依舊是牽起傳承地方信仰精神,維繫居民與土地感情的重要力量。復興宮現為百吉地區的信仰中心,廟宇雖說不大,但有著廟公在打理環境,協助點光明燈等業務,讓復興宮繼續將南雅宮的信仰延續下一個百年。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好風土文化有限公司
  • 創作者
    好風土文化有限公司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