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員林文化戲院《鴻運當頭》、《我愛光頭》、《傻探兩福星》電影看板照片

員林文化戲院《鴻運當頭》、《我愛光頭》、《傻探兩福星》電影看板照片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員林文化戲院《鴻運當頭》、《我愛光頭》、《傻探兩福星》電影看板照片

本物件為彰化縣員林市光明街員林文化戲院電影看板照片,照片拍攝時間約於1984年12月。看板內容由左至右分別為由香港新藝城出品的《我愛光頭》及《鴻運當頭》,下方橫幅看板則為香港思遠影業出品、羅文執導的警匪片《傻探兩福星》。

《我愛光頭》(1984)、《鴻運當頭》(1984)和《傻探兩福星》(1985)等三部看板皆出自原電影海報,其中《我愛光頭》、《鴻運當頭》兩部乃自香港手繪電影海報畫師阮大勇之筆,其特徵在於以頭部作為視覺重點的漫畫風格。《我愛光頭》電影看板主要以參與演出的明星作為宣傳手法,由左至右分別為麥嘉、陳百強、徐小鳳、李麗珍、小光頭、梁韻蕊;右側《鴻運當頭》的電影看板也以相似的風格強調泰迪羅賓、鄭則仕兩人。此時期的廣告看板皆為喜劇類型電影,可見新藝城誇張喜鬧類型風格對於港台兩地間具有的廣大迴響。

片名的漸層字體採用於1970、1980年代常見的螢光漆與霓虹燈彩繪製,據張玉村所述字體漸層的螢光漆色調乃為畫師去到台北後習承的技術。螢光漆的混層效果選用的色調實則上是有固定配色的,而張玉村畫師則偏好以黃、紅、橘等三色作為看板上的漸層字體,以同時達到搶眼的廣告效果。畫師另外指出綠色的油性螢光漆由於色調的維持度相對較不久,因此只將綠色用在如《鴻運當頭》《我愛光頭》般的單一字體上。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員林文化戲院《鴻運當頭》、《我愛光頭》、《傻探兩福星》電影看板照片 / 撰寫者:劉怡君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9928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撰寫者
劉怡君
創作者
張玉村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4/12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