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十姊妹鳥籠

十姊妹鳥籠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本物件的建模基礎為鍾肇政龍潭南龍路5號龍潭國小宿舍家中所放置的十姊妹鳥籠,原件已佚失,園區內現存物品為場景重現物件。早年十姊妹鳥籠放置於玄關處,計有十二籠,鳥籠下方有木製鞋架。


台灣於1960年代由於進口商炒作,興起飼養十姊妹、金絲雀、文鳥等洋鳥熱潮,高峰時期不僅為養鳥事業開闢雜誌專欄、甚至會在廣播電臺夜間新聞時段後播報鳥價。鳥類寵物的相關產業也因此生意興隆,當時幾乎家家戶戶都爭相繁殖,因而導致生產過剩。據鍾肇政次子鍾延威指出,母親為了家計,除了養雞養豬貼補家用之外,也趕上這波潮流養了許多十姊妹,鳥籠一個個疊放在玄關牆邊,直到後來風潮漸息,才於1965年後收掉。


這組過去曾擺放在鍾家的鳥籠,見證了那個時代下的鍾家與大時代的經歷與互動。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取得對象
鍾延威、台灣鍾肇政文學推廣協會
取得方式
依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內之場景還原件為建模基礎
資料來源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鍾肇政文學園區典藏品計畫暨室設等參與式規劃設計案〉,2014年12月2日,頁1-4-13、頁1-4-31;鍾延威,《攀 一座山──以生命書寫歷史長河的鍾肇政》,苗栗: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05年,頁327;國家文化記憶庫,〈跌宕起伏的養鳥夢〉,2020年12月8日,網址:https://cmsdb.culture.tw/event/8681115A-8A25-43BE-AE9B-9E5AB9A2065D,查詢時間:2021年11月29日。
撰寫者
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蒔青音像文化有限公司/澤燁人文實業有限公司
創作者
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光陣三維科技有限公司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22/02/15
媒體類型
其他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