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梨花院落子弟絃歌—彰化梨春園歷史錄音》—〈洛陽歌〉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梨花院落子弟絃歌—彰化梨春園歷史錄音》—〈洛陽歌〉

  此錄音為2000年(民國89年)前後,館員們於梨春園曲館(彰化縣彰化市華山路138巷51號)日常練習,由前任館先生陳助麟,示範演唱及殼絃伴奏之錄音。

  陳助麟先生,於1933年(民國22年)出生,人稱「躼先」、「躼腳先」,十四歲(1947年,民國36年)即到梨春園學習北管,擅長絃吹,曲藝豐富,於2001年(民國90年)獲「民族藝術薪傳獎」,於2011年(民國100年)仙逝,館員在日常團練時仍時常惦記「躼腳先」對於曲藝的要求;早期曲館子弟大多只有男性可參與,雖在梨春園未限制女性參與,不過於1990-2000年(民國79-89年)期間,梨春園才開始有女性館員加入,當時曲館未設置洗手間,對於女性館員不便利,「躼腳先」顧慮女性安全與便利,特在館內設置洗手間,對於晚輩的照顧與曲藝的叮嚀,在現今館員平日的互動與談話中仍見對「躼腳先」尊敬之意。

  此曲屬於北管亂彈戲曲「幼曲」,為梨春園每年祭祀西秦王爺所用之曲,為曲牌聯套曲,分為五段:1【北點絳唇】、2【混江龍】、3【普天樂】、4【油葫蘆】、5【北尾聲】,祭典時此曲需與祭典儀式搭配,故使用「絃譜」作為曲牌開頭、銜接與結尾。


參考資料:

范揚坤,《梨花院落子弟絃歌—彰化梨春園歷史錄音》,臺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2011。

李子聯 等,《彰化縣口述歷史—戲曲專題》第四、五集,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9。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梨花院落子弟絃歌—彰化梨春園歷史錄音》—〈洛陽歌〉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Media&id=69768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創作者
彰化梨春園
時間資訊
錄製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年代不明
材質
Mp3音檔
媒體類型
聲音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