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是中華民國第一次國共內戰末期的軍事政變。當時蔣中正擔任擔任西北剿匪總司令,東北軍的張學良、第十七路(西北軍)總指揮楊虎城為副總司令,共同擔任剿共任務。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於西安發動「兵諫」,劫持蔣中正,迫使國民政府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張,史稱「西安事變」。當時擔任蔣中正內衛警戒的兵力,是由憲兵第一團派遣一個連,由團附蔣孝先親自率領扈守衛華清池官邸,發現兵變後,很快的占據官邸前方驪山街西端高地的土堤,以應變處置,同時派遣哨兵偵查,隱約發現公路上有六、七輛載重汽車駛進華清池,憲兵當即迎頭狙擊,雙方在摸索中展開激戰。上午九時,蔣團附身中三彈忠貞殉職,營附鄒壁率領一部份憲兵護衛蔣中正登山逃脫,由於山路崎嶇,荊棘叢生,憲兵蔣桂亞乃背負蔣中正匍匐前進,中途再遭叛軍襲擊,憲兵蔣桂亞、郝振亞、鄺漢傑、江熙、胡玫仕等壯烈成仁。變成兵變時,留西安城內之憲兵第一團團長楊鎮亞聞訊,即率部驅車前往官邸救援,不幸中途被叛軍拘捕,與特高軍士趙忠德相繼壯烈殉職。在西安事變中,除了護衛蔣中正登山的憲兵生還三人外,全部壯烈殉職,為「領袖鐵衛軍」作出最貼切的詮釋。
1951年政府為表彰憲兵忠貞節烈的精神,頒訂每年12年12日為「憲兵節」,以緬懷西安事變壯烈犧牲之憲兵烈士。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