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蘇花公路坍方

跟蘇花公路坍方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蘇花公路坍方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蘇花公路坍方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蘇花公路坍方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OGDL

這批相片由台灣新生報記者於1967年1月下旬拍攝,主題為蘇花公路搶修工程。蘇澳以南7公里處於1966年11月19日因豪雨山崩導致道路中斷,公路局於坍方處搭建人行吊橋接駁通車,另外也搭建倍力橋以便在春節前恢復正常通車。


蘇花公路歷史可追溯至晚清,1874年沈葆楨倡議開山撫番,興建多條通往東部的道路,其中蘇澳花蓮港道即為蘇花公路前身。日治時期將棧道改修為可通汽車之道路,1927年開工,1932年完成。


1965年起公路逐步拓寬至5.5公尺並鋪設柏油路面,以便通行大客車。1980年北迴鐵路通車前,旅客須於蘇澳車站轉搭公路局客運前往花蓮。1980-1990年間全線拓寬完成,可雙向行車。


1990年起交通部規劃興建蘇澳經花蓮至臺東高速公路,2002年行政院核定蘇花段建設計畫,2003年因地方人士、環保團體尚有不同看法,行政院函示交通部暫緩開工。2008年公路總局擬定蘇花公路改善計畫,2010年10月蘇花公路土石流導致26人死亡,11月蘇花改通過環評,2011年動工,於2018年至2020年間分段通車,其餘路段將納入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改善。


中央山脈阻隔西部與東部,蘇花公路則是連接東西的重要道路。但是公路也受限於地形、地質與氣候等因素而時常中斷。我們從相片中除了看到當時的蘇花公路,也能看見當時仍不富裕的臺灣社會如何面對天災鉅變。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蘇花公路坍方 / 撰寫者:國史館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國史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84696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史館
撰寫者
國史館
創作者
台灣新生報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7/01
媒體類型
底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