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正紀念堂落成日

跟中正紀念堂落成日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中正紀念堂落成日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中正紀念堂落成日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中正紀念堂落成日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OGDL

中正紀念堂落成日

這批相片為台灣新生報記者於1980年4月4日所拍攝中正紀念堂的相片。當天中正紀念堂正在舉行落成典禮及先總統蔣公逝世五週年紀念大會,我們能從相片中看見衛兵與剛完成的中正紀念堂外貌。


中正紀念堂用地於日治時代是山砲隊和臺灣步兵第一聯隊的營房,戰後則做為國軍陸軍總司令部,被稱為營邊段。營邊段位於臺北市中心地區,1974年政府想將營邊段規劃為臺北市第二商業中心,但1975年4月總統蔣中正過世,6月行政院決定在臺北市興建中正紀念堂,7月決定使用營邊段土地,第二商業中心計畫便被中正紀念堂取代。中正紀念園區破土典禮於1976年10月31日蔣公誕辰紀念日舉行,1980年3月底完成,1980年4月5日對外開放。


中正紀念堂由建築師楊卓成所設計,其空間規劃帶有許多政治符碼。中正紀念堂的三層臺基象徵三民主義,青瓦、白牆搭配節慶時種植紅花則形成國旗的意象,屋頂與斗拱則合於中國傳統哲學,大門面向西北暗示反攻大陸,大忠門、大孝門則顯示蔣中正的品德。


政府為表明做為正統中國的代表性,在臺北市興建一系列北方宮殿式建築,如故宮博物院、忠烈祠、國父紀念館、圓山大飯店。有研究者認為,這些建築使臺北市成為想像的北京城,成為一個「中國人所統治的臺灣」歷史意象。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史館
撰寫者
國史館
創作者
台灣新生報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0/04/04
媒體類型
底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