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建國眷村位於雲林縣虎尾鎮,今日的虎尾眷村內仍可看見橫跨清領時期、日治時期與戰後眷村時期的多元歷史痕跡,虎尾建國眷村隨著民國95年(2006)最後一戶人家遷離開始荒廢,荒廢近10年後在地方人士與政府的努力下,於民國104年(2015)成功保存為聚落建築群。
《風中的黑籽菜》出版於民國100年(2011)9月15日,剛好在今年(2021)滿10週年,漫畫講述日治時期後壁寮、竹圍仔棋盤厝及吳厝三處老農村,因為戰爭被迫遷離的故事,部分人物確有其人、真有其事,引入了許多真實口述記憶進行建構,許多漫畫中出現的地景至今也還存在。
昭和16年(1941)原先作為南進前線與補給站線的臺灣,因應日軍珍珠港事變後飛行員的需求增加,虎尾飛行場擴大訓練基地提供日籍與臺籍海軍航空隊員飛行訓練,考量軍事基地所需的隱蔽性與分散轟炸風險,日軍於昭和18年(1943)虎尾飛行場周圍選擇了幾處老農村聚落-後壁寮、竹圍仔棋盤厝及吳厝作為兵營選址,要求居民保留老樹與農田作為兵營掩護,同時規定白天仍要持續務農工作,居民敲掉房子的磚牆與泥牆留下竹管厝,趁著夜晚多人合力扛起竹管厝、高舉火把離開「家鄉」前往「新家」,眾人還需合力跨越嘉南大圳的圳溝,才能抵達日本政府所安排的落腳處,後壁寮、竹圍仔棋盤厝搬遷至今日的新吉里,吳厝則搬遷至今日的三合里吳厝。
本計畫透過路徑開發、影片製作及活動辦理,推廣與發揮虎尾建國眷村的重要文化特色,提升虎尾建國眷村的關注度,恰逢《風中的黑籽菜》出版10週年,舉辦紀念講座邀請當年繪製此漫畫的漫畫家陳小雅和參與保存運動的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理事長魯紜湘,分享當年的創作心得和保存經歷,開發10周年紀念小物回饋當年的書迷,同時向社會大眾推廣這段歷史。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