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五守新村張朱桂華訪談錄:調景嶺與大陸災胞救濟總會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五守新村張朱桂華訪談錄:調景嶺與大陸災胞救濟總會

影音為訪談張朱桂華的紀錄,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王哲謙於2021年9月1日拍攝,地點位於新北市新莊五守新村的張宅。

國民政府撤退來臺後,於1950年4月4日成立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負責安排救濟中國大陸的流亡人士。張朱桂華回憶自己十歲初即隨著母親逃難,母女三人偷渡至香港,隨後被送到調景嶺。當時調景嶺聚集了無法及時撤退至臺灣的國軍官兵、國府官員、難民與商人,如同中國難民集中營,沒水沒電,生活非常困苦。

張朱桂華說明自己的母親當時靠繡花維生,但到了調景嶺,每個難民都要前往木務區工作,自己前後在木務區待了一年。張朱桂華透過臺灣來的大陸災胞救濟總會負責救助,最後在她12歲時(1956年)才將她們母女三人接往臺灣與父親團聚。張朱桂華的難民經歷,見證了國共內戰下,百姓受戰火牽累,艱苦逃難的辛酸旅程。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創作者
王哲謙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1/09/01
媒體類型
影片
參考資料
林芝諺,〈「冷戰下中華民國的難民政策—以香港調景嶺營難民為中心的討論(1950-196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 馬曉蘭,〈「我們」打從眷村來:眷村生活史的考察〉,臺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10。 林孜璟訪問、王哲謙紀錄,〈張朱桂華訪問紀錄〉〈未刊稿〉,2021年9月1日,於新莊五守新村張宅。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