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墾丁國家公園南灣休憩區預警性關閉

跟墾丁國家公園南灣休憩區預警性關閉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墾丁國家公園南灣休憩區預警性關閉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墾丁國家公園南灣休憩區預警性關閉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墾丁國家公園南灣休憩區預警性關閉

三級警戒期間,墾丁國家公園南灣休憩區預警性關閉。

南灣遊憩區,南灣古時稱為大板埒,因海水湛藍故又名藍灣。此地沙灘長約600公尺,弧線美,沙質柔軟潔靜,為一郊遊、游泳、划船、駕駛帆船之勝地。在三級警戒期間,內政部營建署宣布各國家公園關閉室內遊憩據點、山屋、單一出入口的戶外遊憩據點,並禁止進入生態保護區;非單一出入口的戶外據點,應落實戴口罩與維持社交距離,停止10人以上聚會,各停車場也降低停車數量至4成。而墾丁國家公園的熱門遊憩沙灘,白沙、南灣、大灣、小灣、船帆石、漁村公園及小峇里等7處則預警性關閉,並禁止水上活動,違者開罰新台幣3000元到1萬5000元。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簡稱為COVID-19。於2019年12月1日,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現首宗感染個案(BBC NEWS 中文網,2020年2月18日),並於2020年初迅速擴散傳播至全球多個國家,導致逾2億多例確診,450多萬人死亡,演變成一場全球性大瘟疫。流行初期亦造成全球社會在醫療、民生用品上的恐慌性消費。此外,為防止疫情擴散,全球各國皆被迫關閉公共區域、教育機構等,或是取消、推遲各項娛樂藝能展演、體育賽事,對全球經濟造成不小影響。由於COVID-19主要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接觸而傳播,因此,隨時保持社交距離、配戴口罩、保持個人與接觸物品表面間的清潔、勤洗手,是目前被認為較為有效能夠預防COVID-19傳播的方法。



參考資料

1. 墾丁國家公園區域因應COVID-19 疫情警戒調降與放寬標準,

https://ws.ktnp.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MjQ1L3JlbGZpbGUvNjc4NS8xMTI5NTQvYzM1OTAzYTctMDM1Yi00ZDc5LTg3NDAtNmRjZjYwZjBmODk5LnBkZg%3D%3D&n=5aK%2B5LiB5LiJ57Sa6K2m5oiS6ayG57aB5o6q5pa96Kq%2F6ZmN6IiH5pS%2B5a%2Bs5qiZ5rqWMDcxMy5wZGY%3D&icon=.pdf(瀏覽日期:2021/10/5)

2. 南灣休憩區,墾丁國家公園,https://www.ktnp.gov.tw/News_Content2.aspx?n=85E1E406503C665B&sms=C88B5251F308CE96&s=EFF54F261A7391A8(瀏覽日期:2021/10/5)

3. 戶外防疫再升級 國家公園涼亭、沙灘關閉至28日,2021/5/22 自由時報,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42782(瀏覽日期:2021/10/5)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墾丁國家公園南灣休憩區預警性關閉 / 撰寫者:劉欣欣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7315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撰寫者
劉欣欣
貢獻者
記錄者
ycchang
創作者
不詳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1/07/01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