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共軍由壟口附近登陸古寧頭,因為不了解金門潮汐的漲退,全部船隻都陷困海灘,此時國軍砲火猛轟,共軍死傷慘重。那時劉世平沒有軍服,不會開槍,只是個能抬彈箱的通訊兵,隨時要保持通訊暢通。訊號一來,三人一組,一個拉線,一個拿話機,一個要負責指揮,來完成工作。訊號斷了,要修,馬上去查,跟著電線走,邊走邊拉起來看有沒有斷掉,我方通訊兵很不安全,如果飛彈來了噴到碎片,當場就傷亡了。
當時雙方武器都舊且差,醫療設備明顯不足,醫藥欠佳,傷兵拖延致死的很多。整理戰場遍地死屍,陣亡國軍運到太武山,一人一坑埋葬,但並無棺木,在當時甚至連草蓆、被單都不可能。共軍屍體則是就地掩埋,二、三人一坑或三、四人一坑,甚至田間的灌溉深井也被填滿了屍體。
這次戰役共軍最大失策在於1.不明地理,沒注意潮汐問題,把自己兩百艘船困在淺灘挨打。2.輕敵,以為金門國軍只有島上駐守的,不知海上早準備了增援軍。而我方最得力之處在於:1.情報正確,超前布署,制敵機先,最可喝采。2.美軍支援我方六門大砲,不要說守灘,甚至可打到廈門,廈門百姓死傷太多,逼迫共軍停戰,我方也才有跟共軍協議星期幾誰打過來誰打過去的籌碼。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