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天外天劇場

天外天劇場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本圖為2017年所攝,啟用自1936年3月,位於臺中市東區復興路四段138巷天外天劇場一景。該劇院建築之建造是由臺中仕紳吳子瑜出資15萬,臺灣總督府技師齋藤辰次郎負責設計建造。相關文字內容參見《溫度》第48期。

天外天劇場共三層樓,可容納630席觀眾,當時輪流上演電影、歌仔戲、京劇,還設置了食堂、咖啡廳、跳舞場、茶店等空間,為臺灣當時規模最大的民營歐式戲院,也是臺中繼樂舞台之後第二座由臺灣人投資興建的現代化劇場。戰後幾經轉手,曾為戲院、冷凍廠、鴿舍、釣蝦場、停車場經營使用,2014年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進入文資審議,獲得為期半年的暫定古蹟保護;但2016年8月,房屋所有權人開始動工拆除建物內部設施,市政府相關局處官員到場關切後停工再次進入文資審議。2017年4月,文史團體送審文資身分再度遭駁回,臺中市文化局准許所有權人可自由處分。

本資料庫收錄《溫度》刊物相關圖像,皆是在地青年創作者自日常生活中取材的結晶。作品不僅為臺中地方文史與景物風貌留下歷史見證,更能體現臺中人共耕地方議題的活躍與臺中學的豐沛茁壯。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溫度》月刊
撰寫者
許人碩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