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督救恩之光教會的階梯

基督救恩之光教會的階梯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基督救恩之光教會的階梯

本圖為位於臺中市北區進化路428號基督救恩之光教會的階梯一景。所有者臺中基督救恩之光教會成立於1989年,聘請廖偉立建築師設計,2010年正式遷入使用。相關文字內容參見《溫度》第21期。

引用聖經故事「挪亞於山頂建造方舟」作為主體呈現的概念,建築本體可分為三部分:「諾亞方舟」-屬於「靈性空間」的主會堂,「方舟所停駐的山」-屬於「感性空間」的梨子咖啡館,及屬於「理性空間」的辦公室、教室與階梯。階梯從一到五樓都各有不同設計,象徵理性同樣富有多元的形態和層次。作為全臺最大清水模量體,並巧妙運用光線與空間的教會陸續獲遠東綠建築、臺灣建築佳作等多項建築獎,更吸引許多觀光客慕名前來。

主會堂整體結構完全沒有使用水泥牆,內裝全以木頭和玻璃裝潢,氣氛溫潤而肅穆,即使單純坐在這裡,就能夠讓因為俗事而躁動的心平靜下來。聖經中的諾亞方舟分為三層,最上層住人,中間住動物,最下面是糧食。主會堂的設計可以看見ㄇ字型樓中樓的上層和最多位子的中層,上層的欄杆不像常見的水泥或金屬,而是使用透明的玻璃,是為了讓上層的人和佈道者並不會因為距離而減少靈性的互動。最有趣的是下層,只見到尤長老拉起地板上的鉤環,最下層是由成為格子狀的鋼骨解構所支撐,也作為教會的儲藏空間,也因此主會堂從外面看起來是懸浮在樓頂。

《溫度》月刊於2012年開始發行,期許透過鼓勵市民書寫與記錄在地文化記憶推動社會議題與改革的結盟力量。除網路出版,免費紙本亦佈達全臺近300個據點。另外,每週二晚《溫度》聊天室開放供在地青年聚會討論。相關資金由2004年成立的財團法人台灣青年基金會支持,成員包括學者、社會運動者、媒體工作者、人權律師等,宗旨在推動青年志工參與公益與社會服務,並提供多元資源的交流平臺。

本資料庫收錄《溫度》刊物相關圖像,皆是在地青年創作者自日常生活中取材的結晶。作品不僅為臺中地方文史與景物風貌留下歷史見證,更能體現臺中人共耕地方議題的活躍與臺中學的豐沛茁壯。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溫度》月刊
撰寫者
佳勳、黃毛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