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紙鄉本來名聞遐邇,卻因產業轉型與921地震的影響,深受衝擊,過往的鼎盛時期已不再,多家工廠關閉,僅剩新光華造紙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幾間大廠存留下來,為埔里紙產業的發展繼續努力,這篇文章為涂進萬1996年10月於《水沙連雜誌》第6期的〈新光華造紙廠〉,敘述新光華造紙廠的運作方式。
新光華造紙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光華紙廠,由原為藥師的游賢邦創立於1946年,多年來持續生產各類紙製品與研究製紙技術,成為一定規模的造紙廠。近年因應工資上揚、經濟結構改變與環保意識抬頭等問題,使新光華造紙股份有限公司開始採半自動化製紙,並引進外籍移工,於泰國設廠製造紙漿回台做原料,還有設立汙水處理槽,將廢紙漿製成蛋包裝盒以取代塑膠等方式來應對不景氣的紙產業。而為打造埔里紙文化的新氣象,新光華造紙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地研發與創新,另立文物館,介紹與紙相關的製作過程、原料與種類等以達到教育意義。
面對陷入低潮的埔里紙產業,光華紙廠用自己的方式求生存,不斷研發與創新技術,結合觀光,推行產業文化策略,希望種種的努力,能讓埔里紙產業再次興起,921地震雖帶來沉重的打擊,但也因此點醒人們找尋問題的根本所在並且解決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