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埔大士鳥濕地松照片

中埔大士鳥濕地松照片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中埔大士鳥濕地松照片

方形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拍攝者採仰視角度,記錄下林間的群樹;沖洗出的本照片背面,還手寫有黑筆字「26-8」、「中埔大士鳥」、「濕地松」,由此推測,照片應拍攝中埔大士鳥的濕地松樹林。大士鳥為現今嘉義縣中埔鄉沄水村的一部分,距離今林業試驗所中埔研究中心大約30分鐘車程。


濕地松(Pinus elliottii)又稱「雙料樹」(Dual crop tree),「雙料」指其木材與松脂皆可被利用。生長迅速的濕地松,正好因應在1950年代臺灣對建築用木材、紙漿、松香、松精油的大量需求。然而,原產美國南部的濕地松,在早年的臺灣大約不多見,只有在1930年代由日人引進、零星種植者。 1950年代初期,林業試驗所中埔分所(今林業試驗所中埔研究中心)及蓮華池分所(今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肩負起濕地松育苗、造林的試驗任務,而兩處的培育成果具佳。本筆資料影像中的濕地松,應與上述時空背景有關。


濕地松的造林試驗,應僅是當時政府針對熱帶松類的試驗計畫的一部分。1953年3月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前身,以下簡稱農復會)向美國購置濕地松、大王松(Pinus palustris)、火炬松(Pinus taeda)、芒刺松(Pinus echinata)等美國南方常見的松類種子,委託林業試驗所及林產管理局(1960年改制為林務局)的各分場所,及各縣政府試種,藉此發掘愈多適合在臺用於造林的樹種。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中埔大士鳥濕地松照片 / 撰寫者:林業試驗所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農業部林業試驗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62805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農業部林業試驗所
取得對象
林業試驗所
撰寫者
林業試驗所
創作者
不明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53 ~ 1954
媒體類型
照片
尺寸
6.5×6.4×0.1
材質
黑白明膠銀鹽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