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驛動軌跡: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吳鸞旂墓園一景

《驛動軌跡: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吳鸞旂墓園一景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驛動軌跡: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吳鸞旂墓園一景

吳鸞旂為臺灣中部的著名仕紳,與林獻堂之父林文欽為表兄弟,在興建省城中擔任「總理」的吳鸞旂為臺灣中部之富豪,並以捐銀而得成「監生」,當地民眾尊稱他為「吳部爺」。臺灣建省後,臺灣巡撫劉銘傳於今臺中興建臺灣省城,吳鸞旂參與興築臺灣建府工作,為當時省城督造。 大正11(1922)年吳子瑜父親吳鸞旂逝世,吳子瑜返臺,遵照其父遺囑建造祖墳、花園於臺中太平庄內(今太平區)。吳家花園佔地十餘甲,四周修築粉牆,園內建有廳堂、噴水池、石橋、亭台樓閣等及種植五百多棵荔枝樹,當年規模不下於霧峰林家。後於臺中太平冬瓜山下建造祖墳、別墅花園,稱吳鸞旂墓園,又稱吳家花園,應也可稱「太平冬瓜山荔枝園」,位在太平車籠埔冬瓜山,如今墓園周圍已蓋起名為東方大鎮社區。吳家各代先祖及元配,如吳子瑜的祖父吳景春、父親吳鸞旂、吳子瑜本人與其女吳燕生等均葬於此。 吳家富甲一方,除了大智路上的豪華公館外,吳子瑜於昭和11 (1936 )年出資在臺中後火車站附近尚建有一座名為「天外天」的戲院,專用於招待親朋好友的娛樂場所,戰後曾一度為「國際戲院」,目前已被拆毀。國際戲院結束營業後,曾改營製冰廠、釣蝦場,最後將一樓打通作為停車場,甚至還拆除屋頂,加蓋鴿舍養鴿。目前鴿舍已拆除,建築體也閒置封閉。 根據本書所述,大正25(1926)年10月15日,林獻堂參加吳子瑜舉辦之詩人聚會,飯後吳子瑜雇了八輛臺車送他們到頭汴坑(今太平)荔枝園內的東山別墅。雖然當時已有汽車行駛與公路建設,據作者推測,頭汴坑手押臺車之所以未被取代,可能與當時通往太平的路況較臺中市區差有關。(詳見《驛動軌跡: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驛動軌跡: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吳鸞旂墓園一景 / 撰寫者:未知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C 3.0 TW + / 建檔單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6269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吳鸞旂墓園(吳家花園)
撰寫者
未知
貢獻者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朱書漢
創作者
朱書漢;宋德熹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7/11/12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其他
出版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直轄時期/省轄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