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墩萬春宮

大墩萬春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萬春宮媽祖又稱「藍興媽祖」,俗稱「台中媽祖」。康熙六十(1721)年,南澳總兵藍廷珍來臺平朱一貴之亂,恭請湄洲朝天閣三媽神像來臺,神像駐奉於台南大天后宮。雍正元(1723)年亂事平靖,迎神像奉祀於大墩庄,建廟定名「藍興宮」。乾隆五十一(1786)年,林爽文事件,藍興宮亦遭波及。乾隆五十四(1789)年,一度修復廟庭。嘉慶年間,廟宇剝蝕,林開梅、許其昌等募資改建,更名為「萬春宮」,自此原私廟的「藍興宮」,轉變成公廟的「萬春宮」。再從萬春宮內道光四(1824)年「萬春宮廟產諭示碑」,及廟內石獅、龍柱雕刻風格,推論曾修建廟宇。大正二(1913)年,因市區改正遭拆毀,媽祖暫供於民間商家,居民暱稱「店仔廟」。民國三十六(1947)年,林坤、林景焜,組織重建委員會,重建萬春宮於現址。民國四十(1951)年大殿及兩廊完成。 「五媽會」的遶境祭祀活動,大正六 (1917)年臺中區長林耀亭發起,由萬春宮與台中樂成宮主辦,望藉由宗教活動,帶動人潮促進商業發展。與會宮廟有彰化南瑤宮、鹿港天后宮、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梧棲朝元宮。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大墩萬春宮 / 撰寫者:謝文賢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C 3.0 TW + / 建檔單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62115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空間、地域與遷徙,其他
建檔單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萬春宮
撰寫者
謝文賢
貢獻者
提供者
謝文賢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謝文賢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謝文賢
創作者
謝文賢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19/11/25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直轄時期/清領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