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習禪高憎,恭請湄洲媽祖神尊,定居於大里杙。神安民安於斯樂土,乃發起建廟之議,民眾鳩資興建大里杙福興宮。日據大正14(1925)年由本庄富戶林秋金、保正林番、林文、林愛等發起募捐整修,整個屋瓦梁柱全面翻修,神安民安。民國四十四年再次重修,抽樑換柱,屋瓦翻修。民國79年舊廟拆除重建,逕于民國81年新宮工程即告完成。 大里杙傳說「楊本縣敗地理」,嘉慶15(1810)年,清廷派任楊桂森為彰化知縣,發現福興宮座西朝東,東有番子寮振坤宮座東朝西,北有內新庄新興宮座北朝南,三足鼎立,形成蓮花寶座,乃於旱溪建造土牛九隻,犁斷蓮花根部,破壞蓮花穴。 又恐林爽文情事再發生,乃藉口擬興建百總衙、抄封館為由,強迫福興宮遷廟,無奈遷徒本宮座向為座北朝南之現址,至此蓮花寶穴被破壞怠盡。 福興宮 「老二媽祖軟身神像」以木胎灰漆雕刻而成,手、腳關節為機動可拆裝式且體型碩大,深具工藝藝術及歷史文化價值,2015/12/21指定為重要古物。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