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神豬

神豬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民間建醮與普渡盛會中,與主神表示虔誠,獻以全豬羊為主要祭品。因此飼養豬公參與神豬競賽,競爭激烈。神豬重量必須千斤以上,豬無法自己行動,必須由養豬人幫牠洗澡、供雞蛋人蔘汁等飼料照顧。此照片為1916年所攝。 義民爺是客家人的信仰,義民爺的身分除了是保家衛國的勇士化身之外,更凝聚了客家先民「共同祖先」的認同感。清領時期,清國政府借助當地人士抵禦林爽文及戴潮春的社會動亂,過程中殉難的戰士骨骸被集中於義民廟後的墓塚,義民爺便是這些戰死的人所神格化的集體象徵。 回溯客家人義民祭敬獻神豬與神羊的由來,源自於傳統農業社會,家家戶戶幾乎會畜養豬羊或雞鴨等經濟型牲畜,一來可自行食用,二來能轉賣,更可以兼具祭品。所以每15年一次的義民爺祭典時,便會宰殺家中珍貴的牲畜用以獻祭,表現自家的誠意。傳統民間社會的祭祀觀,全豬、全羊、雞、鴨、魚的五牲被認為是最大祭禮,由於過去物資較缺乏,因此「養的肥大的豬」並獻給義民爺,代表心意越重。祭典結束後,除了豬頭、腳以及尾端是豬主自己留著,代表留住了全豬、全福;剩下的五花肉,則稱為分福肉分送給親朋好友,以表示分享福氣。 神豬競賽之所以蓬勃發展的原因,更與日治時期國家力量的介入有關。在《臺灣日日新報》中,曾出現官方獎賞神豬競賽參賽者的報導,逐漸演變成「賽神豬」的習俗。 (文字部分參考李至堉〈神豬要不要?從民俗文化的邏輯看起〉、〈文化豬:漢人文化與豬〉劉香君、《臺灣日日新報》一文,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照片出自《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生活篇〉(第314頁),1995年8月出版,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臺中市政府文化局1994年起向民眾二次徵集自日人據臺1895年至1965年間之珍貴古老照片,並從中遴選出361件照片,加以翻拍並分類編排,共分為人物與服飾、教育、建物與景勝、市街與交通、生活等,儘量呈現古照片的原始風貌,讓讀者得以細細玩味舊時代的生活情趣。

下載
公眾領域標章(PDM) 公眾領域標章(PDM)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神豬 / 撰寫者:未知 / 描述文字授權:PDM / 建檔單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60511
描述文字授權: PDM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其他
建檔單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未知
貢獻者
提供者
王清乾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創作者
王清乾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18/07/04
媒體類型
照片
出版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