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射出成形 (4)

射出成形 (4)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此照片為射出成型的設備,為朱書漢先生所提供。 臺中市東區的黑手堀產業中,除了以車工、銑床等金屬元件加工為主的產業外,有一個產業也相當特別,便是以「塑料」或者是作為原料,以進行「射出成型」的工廠。而最早塑料是一種熱可溶性樹脂,於1851年便已經發明,稱為「賽璐珞」,不過早期的塑膠容易自燃,因此難以進行加熱處理,後來到1868年改良,使得能熱可溶性樹脂能夠被進一步加工,並於1872年開發出「柱塞式注射機」,其工作原理由是將塑料通過一個加熱的圓筒軟化後,注射塑膠到模具裏,此原理與機具沿用至今。而到了1971年後,發展出「氣體輔助射出」的射出成型方式,其原理是將塑料熔融注入模具中,但不至於全滿,接著開始注入氣體,直到塑料填滿整個模具中,接著又發展出「吹氣成型」將塑料先行熔融後進行吹氣成塑膠型胚,然後置於對開模具中,使塑膠型胚緊貼在模具內壁上,從而成型。 然而關於東區射出成型產業的發展,應該會使許多人感到疑問,東區黑手仔產業中都是以金屬原件進行加工,怎麼會有一個射出成型產業在此開設工廠呢?其實從上述的「射出成型」以及「吹氣成型」的原理中,便需要東區的其他金屬加工廠通力合作,像是吹氣成型所需的對開模具,便需要由車工等產業來進行合作來生產模具。像是牛奶瓶口上的螺紋與瓶蓋,便需要車工加工,而像是塑膠釘套,因為本身需要精細加工,因此常由放電廠進行加工。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韋明工業有限公司
撰寫者
朱書漢
貢獻者
提供者
朱書漢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朱書漢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朱書漢
創作者
朱書漢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20/06/22
媒體類型
照片
出版者
《黑手技藝-談台中東區「黑手仔堀」》
時間分期
直轄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