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植物為臺灣百合,由生態攝影家李安豐先生所拍攝。 臺灣百合分布在中國及臺灣,每年3月至8月為花期,之後便是果期。生長於全臺海平面至海拔3500公尺的山區草地皆可見。 臺灣百合學名 Lilium longiflorum var. formosanum (臺灣原生種),屬於百合目百合科百合屬,物種名稱於1880年定名,又稱高砂百合、野百合、山蒜頭。高約0.3至1.2公尺,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莖細長少分枝,呈現綠色帶有紫斑;肉質性鱗莖呈橢圓形瓣狀,白色或淡黃色。葉子輪生或互生,線狀或披針形,為厚紙質或肉質。花萼為鐘形,萼片為三角形,花為單生,呈單朵或總狀花序,花冠呈六角形喇叭狀,白色帶有紫色條紋,花瓣有6瓣,雄蕊有6枚,花柱細長約6至8公分,有清新香味,開花的過程中,花與花莖的角度會呈現劇烈的變化:花苞出現時為0度,花苞長成時為180度,開花時呈90度,結果時又回到0度。果實為圓柱形蒴果,約5至8公分長,成熟時呈黃褐色,果莢會從頂端裂開,種子帶有薄翼可隨風飄逸,種子甚多,一個果莢平均可以產出1500至1900顆種子。臺灣百合的地下麟莖略帶苦味,但可食用,有解毒、止咳的功效。 臺灣百合在臺中大肚山西南側有大量植株,約有4萬株,在3千餘公尺的雪山也曾看見其蹤跡,是適應力強大的植物。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