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植物為庭梅,由生態攝影家李安豐先生所拍攝。 庭梅分布在中國華南及臺灣,每年11月至翌年2月左右為花期,果期為3至5月。生長於中海拔約50至300公尺的丘陵林地及臺地。 庭梅學名 Prunus pogonostyla(臺灣原生種),屬於薔薇目薔薇科梅屬,物種於1879年定名,又稱毛柱郁李(Cerasus pogonostyla,薔薇科櫻屬)、臺灣郁李、高嶺梅花。高約0.5至1.5公尺,屬於低矮灌木,小枝纖細被有細毛,新枝呈紅褐色,老枝灰褐色,葉子為卵形,正面深綠色幾乎無毛,背面淡綠色有些細毛或者無毛。前端為尖頭,邊緣為細鋸齒狀,具有披針形托葉。花萼為鐘形,萼片為三角形,花為單生或雙生,直徑約2公分大,花瓣有5瓣、粉紅色或白色倒卵形,花柱根部有毛,短於雄蕊,雄蕊多而密集在花柱周圍,花絲為白色,花葯為鮮黃色。果實為圓形核果,約1至2公分大,成熟時為暗紅色。 庭梅在臺灣主要分布在新竹、苗栗的丘陵地,及大肚山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