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翠鳥(公)

翠鳥(公)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照片中的鳥類為翠鳥(雄鳥),由生態攝影家李安豐先生所拍攝。 翠鳥是臺灣溪流常見的留鳥,繁殖期於3月至7月,常在水岸旁的土地挖洞築巢。棲息地約在海拔1200公尺以下的水域,如:小溪、池塘、水圳旁邊等地。 翠鳥學名Alcedo atthis,英文名:Common Kingfisher,俗名稱為魚狗、釣魚翁,屬於佛法僧目翠鳥科翠鳥屬,物種於1758年定名,體長約16公分,鳥喙形狀為長錐形嘴,雄鳥上喙及下喙為黑色,頭部及翅膀為藍綠色,頭部與大覆羽具有藍白色斑點,眼先、頰與胸腹部是橙紅色,喉部是白色,背部中間一直延伸至尾羽是銀藍色,腳為紅色,眼睛為黑色。叫聲為單純的高頻「唧 - 唧」聲,行動敏捷,飛行速度極快並喜歡直線低空掠過水面, 因其類似鷹類的捕食習慣,在定點觀察獵物,再快速行動獵捕他們。 翠鳥喜歡單獨活動於水邊。以魚、蝦或是水生昆蟲為食物。臺中外埔忘憂谷、霧峰牛欄貢溪、何厝國小、旱溪,甚至立法院中部辦公室都曾見過牠們的身影,是臺中地區常見的一種留鳥,翠鳥對於環境的要求較高,是一種環境汙染的指標性生物,臺灣的近年來進行的河岸整治工程常使用混凝土製作護岸,將牠們原有的棲息地破壞,嚴重影響翠鳥的生態。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翠鳥(公) / 撰寫者:未知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C 3.0 TW + / 建檔單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5977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其他
建檔單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未知
貢獻者
提供者
李安豐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李安豐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李安豐
創作者
李安豐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17/10/31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直轄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