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道光12年,二十八股人借自銀引自溫振華《大茅埔開發史》,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9年,頁62。為陳介英先生所翻拍。 此張古文書對於我們在了解大茅埔聚落的開發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從文書中可見到道光2年(1822年)10月時,大茅埔已建庄,且張寧壽已擔任墾佃首,組成二十八股開墾大茅埔。合約中有文字提到:「耕種日久,埔園貧瘠,五股失敗」的契文,說明了此地因缺乏充足水源,故之前的開墾應僅能墾成埔園而非稻田,在這張合約文書中,也可發現張寧壽聘請易庚麟、羅俊萬合夥「架陂鑿隴開圳」,是大茅埔得以開墾成水田的重要因素。二十八股中,每股出7石,共計196石交予陂長易庚麟等去開鑿水圳。 (文字摘錄自《茅埔成庄:東勢大茅埔客庄的過去與未來》,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