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茅埔成庄:東勢大茅埔客庄的過去與未來》道光12年,二十八股人借字銀

照片為道光12年,二十八股人借自銀引自溫振華《大茅埔開發史》,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9年,頁62。為陳介英先生所翻拍。 此張古文書對於我們在了解大茅埔聚落的開發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從文書中可見到道光2年(1822年)10月時,大茅埔已建庄,且張寧壽已擔任墾佃首,組成二十八股開墾大茅埔。合約中有文字提到:「耕種日久,埔園貧瘠,五股失敗」的契文,說明了此地因缺乏充足水源,故之前的開墾應僅能墾成埔園而非稻田,在這張合約文書中,也可發現張寧壽聘請易庚麟、羅俊萬合夥「架陂鑿隴開圳」,是大茅埔得以開墾成水田的重要因素。二十八股中,每股出7石,共計196石交予陂長易庚麟等去開鑿水圳。 (文字摘錄自《茅埔成庄:東勢大茅埔客庄的過去與未來》,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大茅埔
  • 撰寫者
    未知
  • 貢獻者
    詮釋資料權利提供者
    陳介英

    典藏物件權利提供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創作者
    陳介英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20/04/01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