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葫蘆墩_墩腳綠園

葫蘆墩_墩腳綠園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0

葫蘆墩_墩腳綠園

2014年落成的墩腳綠園,位於臺中市豐原區中正路277巷、豐原第一零售市場旁,原有民國46年八二三金門砲戰撤退來臺的移民住宅與攤位,因老舊,經政府協調搬遷後改建為公園,並由民眾票選命名而成。 墩腳源自豐原古地名「葫蘆墩」,據傳是平埔族巴宰舊社名Haluton。

清代漢人移民漸成聚落後,就依諧音,加上三座合起來似一葫蘆形狀的土丘地貌稱之。日治時期曾因三座高大土丘讓人聯想到「香爐」的三隻腳,而以香爐的日語發音(こうろ/ Kouro)改稱「可樂墩」此後,又因葫蘆墩產米味美量豐,日人再將古印璽「豐葦之原瑞穗之國」(とよあしはらのみずほのくに「豊葦原の瑞穂の国」)中擇「豐原」二字取代古名,並沿用至今。 

據文獻與口傳記錄,已被剷平的墩頭在張麗俊故宅(又稱南村草堂或水竹居)前,約今南陽里圓環東路、南陽路交叉處。墩身(或稱中墩)在中陽里聚星觀(又稱萬善堂)後(自立街132巷)。墩腳在葫蘆里與富春里交界處、大街尾福德祠後方,現狀成圓形,是座底端以水泥固定,直徑約十公尺、高約兩公尺的小土丘。周邊有狹窄通道連結菜市場周邊住宅。墩腳前的福德祠是在地重要的信仰中心,廟前後還陳設了日治時期豐原神社的狛犬及石燈籠。 墩腳綠園不僅讓地名「豐原」起源的地標獲得較好的保存,土地公廟與今已不存之豐原神社遺物的融合,也見證了本地聚落與歷史的發展及變遷。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葫蘆墩_墩腳綠園 / 撰寫者:楊宏祥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59550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其他
建檔單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楊宏祥
貢獻者
提供者
楊宏祥
創作者
未知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2017/12/02
媒體類型
照片
出版者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直轄時期/清領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