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寄讀學生鄭籓海寫談爭取金門設大學聯考考區

跟寄讀學生鄭籓海寫談爭取金門設大學聯考考區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寄讀學生鄭籓海寫談爭取金門設大學聯考考區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寄讀學生鄭籓海寫談爭取金門設大學聯考考區

1954年(民國43年)九三砲戰,金門中學即於翌年疏遷陳坑的陳景蘭洋樓,係金門中學第一次疏遷。1958年(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為顧及學生學業與安全,福建省立金門中學學生八百九十一人於十月九日再疏遷臺灣,分於臺灣三十所省立中學寄讀。本篇節錄自當時斗六中學的寄讀學生鄭籓海所撰寫之〈流亡臺灣的回憶錄〉。

鄭籓海,1943年(民國32年)生於金沙鎮吳坑村,2018年(民國107年),金門八二三砲戰六十週年,國立金門高級中學前校長廖俊仁主導、策劃,讓當年流亡臺灣的金門學子「重聚在金門高中禮堂,共話當年,彷彿乾隆爺的百叟宴」。翌年,鄭籓海因此寫了一篇當年流亡臺灣的回憶錄〈金門八二三砲戰流亡學生的流金歲月〉,「感謝當年政府的安排及臺灣各校的接待;也獻給當年一齊走過那段艱苦歲月的同學,供與兒孫茶餘飯後的話題吧。」

回憶教職生活,鄭氏寫道:「我前後受過十四年的師範教育,儒家溫良恭儉讓已然深植我心。在金門中小學任教十年,雖然勤奮有加,但因為生性耿直魯鈍,骨子裡金門人的耿直不屈,常讓我受傷。如為了爭取在金門設大學聯考考區,去台大臨時列席中華民國全國大學聯招委員會,會中提出建議:『金門增設考場,原本金門考生要提早半個月坐登陸艇到高雄應考,要面對人生地不熟、水土不服、無親無戚,甚至一到台灣就要自謀生路的種種艱苦』,但主委閻振興校長卻回道:「金門只兩三百考生也要求設考區,那台灣要設幾千個?你又憑甚麼身分發言?』,雙方激烈爭執,最後竟被趕出會場」。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寄讀學生鄭籓海寫談爭取金門設大學聯考考區 / 撰寫者:宜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宜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5832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宜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撰寫者
宜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創作者
鄭籓海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8
媒體類型
文件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