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鄭玉良

鄭玉良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鄭玉良,1940年生,生於荳蘭部落,在嫁給外省人的好友勸說下,二十五歲時嫁給比他大二十歲的王福林。搭飛機北上參加退撫會舉辦的集團結婚後,在先生選擇十分地,作為退休補貼的狀況下,便隨即面對當時尚屬一片荒蕪的光華農場,與先生一同開墾。於是兩人同住茅草屋,過著簡樸生活,屋內僅有臥房與客廳,廚房、廁所全沒有。肚子餓了,就把石頭堆三個腳,放些柴火,擱上鍋,開始煮飯。想上廁所,就地上刨個淺坑,上完埋起來,當肥料。每天睜開眼就是挑石頭整地,想辦法把土肉不到幾毫米厚的田地養肥。也利用這些整地刨出的石頭蓋了更為堅固的石頭屋,夫婦就這樣胼手胝足,種田、做粗工的養活了一家子。爾後有了積蓄,便用他們在工地累積的知識,自己調配灰泥、混凝土,招呼來村裡其他有工地經驗的人一同蓋房子。先是一層平房,後來才加蓋為三層樓的透天厝。
夫婦間也算是相處和睦,鄭玉良回想:「可能我年輕,也從小種田種習慣。家裡的田都是我做,我跟老公一起做粗工,也是我比較會做。他做兩三天,就說今天休息了。」鄭玉良雖然成為家中重要的經濟支柱,但她總是把當天賺來的錢,全上繳給先生管帳。先生也待她不錯,只要是她提出說要買的東西,沒說不買的。還會定期報告說,家裡現在總共存了多少錢。就連她看到部落娘家,正在揪團去日本,當天問先生能否去日本,先生也只是淡淡說句要多少,就答一句行,便出了一萬五的飛機票。鄭玉良想想:「我老公也算是對我不錯了,我看其他鄰居,常常隔天就平白冒出瘀青,也不時聽到誰誰誰嫁來待不住逃家,被抓回來打。但我老公除了耳朵不好,說話大聲外,對人算客氣,也從沒打過我。我老公就像我另個小爸爸一樣,還算疼我。」一開始那十分田,有人賣掉蓋房子,有人變賣生活,什麼都沒有了,像我這樣有房子,手上還有七分地,也算是厲害了。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生年月日/時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國籍
中華民國
撰寫者
廖鎮邦
性別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