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洪慶雲說明同步錄音的問題與後期配音的發展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洪慶雲說明同步錄音的問題與後期配音的發展

本影片為2002年7月3日採訪洪慶雲(1929-)的影像紀錄片段。在訪談中,洪慶雲說明同步錄音的問題與後期配音的發展。他表示,以攝影師的角度來看,電影製作採取後期配音較同步錄音更為方便。

若以同步錄音方式拍攝,攝影與錄音須互相配合,以避免錄音麥克風因攝影機位置或演員走位等因素而意外入鏡。因此,洪慶雲認為後期配音比較有效率。與潘壘(1926-2017)導演合作拍攝的電影《颱風》(1962)使用的是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影)自有的Mitchell NC攝影機,採取的同步錄音方式,而加入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與潘壘合作拍攝的《情人石》。

據查,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採用後期配音政策,是來自導演張徹(1923-2002)的意見。1950年代末邵氏興建片廠時,張徹提議毋需增設隔音設備,往後電影製作將採用後期配音,不但可節省隔音成本,還可放寬發掘新星的限制,因後期配音可交給專業配音員,不須錄製演員本人的聲音,即便咬字不清的新星也能透過後期國語配音躋身銀幕明星。於是,後期配音成為邵氏特色,也讓香港電影製作從同步錄音轉向後期配音,甚至許多明星有專屬配音員,為其聲音替身。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洪慶雲說明同步錄音的問題與後期配音的發展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Media&id=65209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創作者
洪慶雲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02/07/03
媒體類型
影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