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蘭觀生介紹拍攝新聞片與紀錄片的六大程序(1):拍攝、沖印拷貝與剪輯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蘭觀生介紹拍攝新聞片與紀錄片的六大程序(1):拍攝、沖印拷貝與剪輯

本影片為1999年4月3日於榮民總醫院社會工作室辦公室訪談前中國電影製片廠(簡稱中製廠)編導蘭觀生(1940-)之影像紀錄片段。在訪談中,蘭觀生介紹製作新聞片與紀錄片的六大程序的前三個步驟——「拍攝」、「沖印拷貝」和「剪輯」。

蘭觀生指出,當時拍攝主要都使用負片,之後將底片沖印出來並印製工作拷貝(A拷貝),接著在剪輯機的監控螢幕上觀看,通常會先把NG鏡頭刪除後,再將可用的鏡頭接起來,或就不同鏡頭選取可用的片段。

所謂「負片」,是底片最普遍的一種形式,為照相、電影等攝影所使用取得負像(negative)的感光材料。所謂「負像」,是指攝影感光片經照相機曝光,底片經沖洗所顯現的影像與實物的明暗相反,故如是稱。負片的原理是負像經曝光和沖洗,即被攝體負像的底片,可經由印相(contact printing)或放大的手續印製成為相片、幻燈片或投影片;而「正片」是底片的另一分類標準,是利用負片沖印得到正像顯影,用於印製照片、幻燈片和電影拷貝等感光膠片的總稱,使影像的明暗及色彩恢復為與被攝體相同。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蘭觀生介紹拍攝新聞片與紀錄片的六大程序(1):拍攝、沖印拷貝與剪輯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Media&id=65190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創作者
蘭觀生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1999/04/03
媒體類型
影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