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段影片為剪接師廖慶松(1950-)於2000年11月17日,在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會議室接受黃建業訪談的影視紀錄。在訪談中,廖慶松談同時剪接《恐怖份子》(1986)與《戀戀風塵》(1986)的工作模式。廖慶松表示,因兩部片的調性不同,在緊湊的時間下,同時剪輯會混淆兩部片的節奏,結果變成戀戀風塵版的《恐怖份子》與恐怖份子版的《戀戀風塵》,故最終決定先處理《恐怖份子》,再完成《戀戀風塵》。
《恐怖份子》為廖慶松與楊德昌(1947-2007)導演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在剪接過程中因為他對影片的情緒連貫有自己的想法與判斷,再加上為了要及時參加金馬獎,電影製作時間非常緊湊,因此將毛片的順序做了調整,並刪減某些場景。然而,楊德昌對影片有嚴謹的分鏡規劃與順序安排,希望觀眾能用客觀角度、保持距離觀賞,而廖慶松的做法則是要讓觀眾仔細看著銀幕,專注於影片。兩者各自有不同的切入角度與呈現,觀點有所歧異。
《恐怖份子》獲1986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是新電影重要影片之一,中外評論一致有口皆碑,尤其是錯綜複雜的劇情和片尾開放式結局打破過往窠臼,不落俗套。讓觀眾思考悲劇的困境。影片完成放映後,侯孝賢(1947-)也對楊德昌這部作品表示讚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