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約拍攝於2002年,呈現廣興紙寮手抄紙製程中的重要工具:紙漿槽,也是廣興紙寮重要的有形文化資產;事實上,紙業的存續非常仰賴高技術勞動力,921地震讓埔里許多家紙廠關門,一部分原因就是產業不振之下人力出走,嚴重打擊紙業。廣興紙寮長期以資深師傅為藝師,定位為傳統文化工藝的承接者,這也讓師傅擁有自信驕傲,願意與廣興紙寮同進退,一起面對難關。
最早的紙漿槽的材質是3至5公分的厚木板釘製而成的,現存不多,樸質有味極為珍貴,是見證埔里紙業發展的文化資產。早期木造的紙漿槽由於不易清洗、容易漏水損壞,因此改用鋼筋水泥砌造(有的還黏貼磁磚)的「水泥槽」。到了所謂半自動操作的時期,則又改良成不銹鋼板做成的,有不漏水、好清洗,雜質少增加紙的品質等優點。 紙漿槽的大小規格是依製造的紙張尺寸而定的,常見的篩仔桶的規格是長190cmx寬130cmx高47cm。操作時,先灌入適量的清水,再依紙種配方倒入紙漿料,以及糊料。有的槽內會在角落裝設漿水攪拌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