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北孔子廟的藻井

臺北孔子廟的藻井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臺北孔子廟的藻井

        臺北孔子廟為臺灣現存格局較為完整的孔廟之一。1925年(大正14年),王益順受託承建臺北孔子廟,此座孔廟為臺北仕紳辜顯榮及陳培根等人倡建,雖非官方所建,但仍屬高等級的廟宇。

        網目(如意斗栱)與結網(藻井)為臺灣寺廟高等級之裝飾。網目是在打格子的天花板下佈置斗栱的技巧,首見於王益順設計的艋舺龍山寺。而結網是源自石窟佛寺天花的裝飾藝術,臺灣寺廟多喜作圓形、八角型或螺旋式,集結數百個斗栱組成帽冠形,架在大殿或前殿屋頂下,有如華蓋,襯托出莊嚴富貴的氣氛。

        王益順將大成殿的平面設計成約近正方形,作四面走馬廊,立在石造台基上。殿宇面寬五間,通寬約近20公尺,進深六間,通深約近18公尺,共用柱42根,殿內中央安置八角藻井,總共有24組斗栱層層相疊集向中心,正中可見頂心明鏡板。藻井在天花板之上尚有不外露的棟架,位於無法直接目視的位置,稱為草架。

        此藻井的特色在於大成殿內的四點金柱並非正方形分布,而是用樑上斗栱出挑略作調整框成正方形,從正方形每邊出兩支斗栱逐漸升高,才能構成正八角藻井。天花板下的斗栱則用裝飾味濃厚的如意斗栱。這是王益順來臺承造的最後一座藻井,構造精巧,殿堂高敞明亮大方,彌足珍貴。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臺北孔子廟的藻井 / 撰寫者:吳淑英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5024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相關人物
王益順
資料來源
李乾朗,《直探匠心》,台北市:遠流,2019。 梁思成,《清式營造則例及算例》,北京:中國營造學社,1934。
撰寫者
吳淑英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