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柱頭蓮花斗

柱頭蓮花斗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我們常說「棟樑之美」或「雕樑畫棟」,棟是垂直的柱子,樑是水平的構件,在垂直與水平相交之處常用榫卯,這是古建築中重要的技巧。從唐宋時期的實物可見柱頭上有「櫨斗」,或稱為「坐斗」,它是斗栱構造的最基層,承受上部屋頂的重量。

        臺灣古建築也繼承「坐斗」的技術,它通常位於簷口柱上方,特別是龍柱之上常用一顆巨大的「坐斗」,匠師稱之為「柱頭斗」。柱頭斗通常用堅硬木材如「樟木」、「烏心石木」或「龍眼木」雕成,其造型有如瓜,圓肥之木材可承受重量。

        陳應彬在1908年(明治41年)承作北港朝天宮前殿採用「蓮花坐斗」,至1917年(大正6年)大龍峒保安宮大殿也出現「蓮花坐斗」,皆呈扁圓形。但至1924(大正13年)年承造臺中樂成宮時,其正殿所用「蓮花坐斗」較巨大,有如「瓜筒」,也屬罕見特殊之造型。仔細觀察,它有八瓣,上下有如意形裝飾,樑及栱從「坐斗」中央穿過,形成堅固有力的構造。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柱頭蓮花斗 / 撰寫者:李乾朗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5014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別名
柱頭斗、櫨斗、坐斗、雲斗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2003。 李乾朗,《臺灣寺廟建築大師-陳應彬傳》,台北市:燕樓古建築,2005。
撰寫者
李乾朗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