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螭虎看架斗栱

螭虎看架斗栱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看架斗栱」使用在樑枋之上,與柱子上面的斗栱不同。較考究的作法是前後皆層層出挑,分別頂住上下架之楹樑,是閩南式木結構中出「計心造」的部位,廟宇多用之,例如大木匠師陳應彬建造之桃園景福宮及臺中林氏宗祠等。

        看架斗栱古時也被稱為「虛架」,它充滿著活潑的裝飾味,因而廣被寺廟建築所用。以北港朝天宮或木柵指南宮為例,它的樑枋上即佈滿豐富的「看架斗栱」。而陳應彬最拿手的是將栱身化為螭虎的看架斗栱。

        螭虎看架斗栱最吸引人注意的是自下而上層層相疊的螭虎,有的朝前仰嘯,有的回首顧盼,使這些木雕的螭虎好似得到了生命。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別名
補間鋪作、虛架、平身科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梁思成,《清式營造則例及算例》,北京:中國營造學社,1934。
撰寫者
李乾朗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