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秀杆

秀杆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在臺灣傳統建築中出現一種較特殊的屋頂翼角式樣,過去很少人知道他的來源或構造技術,這種特殊的翼角起翹形式,被泉州大木匠師稱為「風吹角(風吹嘴)」,顧名思義,指其屋簷角有如被風揚起並且又有如嘴唇或船首迎風破浪。

        「秀杆」為讓起翹之斜樑(角樑),在臺灣可見於屋脊翼角或屋簷翼角,在屋簷的翼角即是「風吹嘴」。角樑的曲度也比較彎,向上翹起,閩南大木匠師稱角樑為「秀杆」,「秀杆」之上再加一支「秀杆」,兩側再釘上船首形的封簷板,即造成典型的風吹嘴翼角。

        在屋頂作暗厝時,匠師也會用一支「秀杆」騎在桁木之上,作用略像「扶脊木」或「發戧」。然後再釘上桷木,這種暗厝作法實際上為雙層屋頂,使屋頂的曲面得以完成。且兩層桷木之間留有空隙,不但可以防潮,也可減輕翼角的重量。在屋頂上使用「秀杆」的作法,出身泉州的溪底派匠師王益順在施作艋舺龍山寺時,即使用之。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秀杆 / 撰寫者:李乾朗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5004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別名
歲干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2003。 王其鈞,《中國建築圖解詞典》,台北:楓書坊,2017。
撰寫者
李乾朗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