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頭是陶匠們展現裝飾技藝的重要空間,臺灣寺廟在日治時期有對場的風氣,不同匠派的匠師較競各顯神通,往往讓排頭更顯得熱鬧豐富。圖片為朴子配天宮前殿的排頭。
「排頭」又稱「牌頭」,意指規帶頭,即規帶下端放置一座假山布景,有時可設小亭閣,再配以剪黏人物或交趾陶,成為一組文武戲齣,兼有裝飾及增加重量之作用,以防屋簷被風吹起。
臺灣傳統寺廟特別強調垂脊的裝飾,規帶也經常以三角垛疊砌數層,形成反翹的彎曲線條,並在前端做成櫃檯腳造型(又稱「圭角」或「居桌」),上方疊放尺磚坐盤,以便放置文武人物,講究的排牌也會透過高低不同的底座營造戲齣佈景的空間層次。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