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傳統寺廟的裝飾主題,用得最廣泛的是螭龍,螭是龍生九子中的一種,它無鱗片,也無鹿角,被視為未升天的龍,所以一般民宅也可使用。寺廟建築中更是無處不在,從地面的臺基、樑枋、斗栱到屋脊,皆可見到螭龍的造型。
螭龍也稱為螭虎,它有點像壁虎,用於建築裝飾時其造型變化多端,匠界稱為108變。螭龍在構圖時常將雌雄一對並用,顯示陰陽相濟。
本件所見的員光板為1915年(大正4年)陳應彬承造臺北劍潭寺所用之螭虎造型,為左右對稱之構圖,內藏一對螭虎。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