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單只折交窗櫺

單只折交窗櫺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古代窗格子的作法非常多,依建築物等級高低而有精粗作法之別。比較考究的採用細木條交織構成,木條與木條之間留出空隙,以便進光,而且也可以糊紙,有如近代的玻璃。木格子的圖樣就成為裝飾,可以暗藏吉祥圖案在內,例如「錢紋」、「如意紋」、「柿蒂紋」,或各種象徵吉祥的菱花。

        最簡潔的是正方格眼,書房為求正心,多用這種正方格子窗花。其次是什錦式,也稱為「步步緊」或「步步錦」,有如織錦布,美如錦繡。如果採不規則的則為「冰裂紋」窗,在板橋林家本源園邸的觀稼樓可見之。

        在陳應彬與王益順所設計的寺廟當中,可以看到「單只折交式」與「雙只折交式」櫺花。以臺北孔子廟所見,它用單折。指的是只有同樣圖形的木條,以45度方式斜向交織而成。

        斜向的優點是使木條不至太長,以免折斷。當交叉成網時,窗花就顯露出來,我們在臺北孔子廟所見為「柿蒂」,若注意看,宅並非木板雕出,而是櫺條雙向交織而成,這裡展現出古代匠師的智慧。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2003。 李乾朗,《廟宇建築》,台北市:北屋,1983。
撰寫者
李乾朗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