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樑式」是中國傳統木構建築常見的屋架型式,意指在柱子上放樑,樑上加短柱後,再抬上層樑,層層疊置,直到屋脊。因是將水平的橫樑與垂直的瓜柱架成階梯狀,使屋頂的重量自上而向下的傳遞,由大樑承受所有的重量,有如抬物之勢,故稱「抬樑式」。圖片為新竹都城隍廟後殿剖面圖。
「抬樑式」屋架因為沒有中間的將軍柱落柱,可以得到比較寬敞無阻擋的廳室空間,在宋《營造法式》中,被歸屬為「殿堂造」。
在臺灣,大部份的傳統建築經常混合使用「抬樑式」及「穿斗式」屋架,如此一來,既可以獲得所需的室內空間,又不必全部使用大型木料。且臺灣傳統寺廟建築經常以疊斗取代短柱,因此,匠師稱「抬樑式屋架」為「趖瓜疊斗」棟架。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