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較大的寺廟,其臺基愈高,古時有階級之分,帝后級寺廟的臺基可有七級或九級,大約合於1公尺以上。在石階左右以石條夾護,形如垂帶。也有一些例子,如彰化孔子廟,在垂帶上作欄杆,以策安全。
石階的級數一般多採用奇數,如三級、五級或七級,但如在殿堂側面或背面,也可採偶數,如二級、四級或六級,它的理論根據是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殿堂正面多用奇數,側面可用偶數,使陰陽相調並存。
這裡的附圖為王益順在1925年(大正14年)設計的臺北孔子廟大成殿前石階,它用七級,最上面一級屬於平臺,可不計入。而左右夾以垂帶,形式簡潔大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