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龍峒保安宮-建築與裝飾藝術》

《大龍峒保安宮-建築與裝飾藝術》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大龍峒保安宮-建築與裝飾藝術》

        大龍峒保安宮初創於乾隆年間,並於嘉慶年間重建,於道光之後,又歷經兩次大規模的重修,其中日治時期的重修,即由大木名匠陳應彬及郭塔透過精彩的對場完成,經歷當時的整修,大龍峒保安宮才形成至今的樣貌呈現於你我面前。大龍峒保安宮是現存清代寺廟中,規模較大者。其格局大,且所保留的清代物件相當多,相當值得珍惜與保存。

        《大龍峒保安宮-建築與裝飾藝術》一書,由財團法人臺北保安宮出版,燕樓古建築研究室負責執行製作,並由古建築學者李乾朗率領主持完成,初版於1997年(民國86年)發行。

        大龍峒保安宮創建的背景涉及臺北的開發與同安人的移民過程,對於臺北的歷史發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本書以精美的圖文論述,輔以專業的研究與探討,此外更提出了一些新的發現與觀點,期望將大龍峒保安宮的歷史與藝術寶藏,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彙集成書,將傳統的寺廟文化與藝術及生活相結合,留下記錄,並傳遞給大眾。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大龍峒保安宮-建築與裝飾藝術》 / 撰寫者:蔡茹姻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4875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資料來源
李乾朗,《大龍峒保安宮建築與裝飾藝術》,台北市:台北保安宮,1997;李乾朗,《臺灣寺廟建築大師-陳應彬傳》,台北市:燕樓古建築,2005。
撰寫者
蔡茹姻
創作者
建築史研究者、臺灣寺廟研究者;提供者:李乾朗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97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