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港天后宮的千里眼及順風耳

跟鹿港天后宮的千里眼及順風耳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鹿港天后宮的千里眼及順風耳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鹿港天后宮的千里眼及順風耳

        鹿港天后宮正殿有一對由泉州匠師連詠川所刻的千里眼及順風耳,被認為是台灣千里眼、順風耳的代表作之一。

        千里眼及順風耳為海上守護神—媽祖的護法,傳說千里眼及順風耳原為商紂王的部屬,戰死後,鬼魂飄至桃花山。不料,他們卻時常欺負百姓變成傷害人的鬼怪。直到有一天,媽祖將他們收服,爾後他們便協助媽祖照料百姓。千里眼能藉由其遠觀千里的好眼力,觀看百姓是否遭受傷害,而順風耳則是運用其聽八方之力,聆聽百姓的聲音。

        鹿港天后宮的千里眼及順風耳,臉部刻畫極為生動,順風耳眼看左上方,似在聽向來自遠方的聲音,而順風耳將左手抬起,藉以觀看遠方,兩者的嘴閉而下巴略趨前,側面看來極度扭捏,臉部不似人,頭上的角及帶著耳環的耳朵,尚保留妖怪的影子。兩者的身體比例拿捏恰當,略呈S型,或抬起手,或撐著腳,皆以左腳踩前並作為支撐點,看似靜止不動的神像,動態感及肢體語言卻是十分有力活靈活現,可謂鹿港天后宮之寶。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鹿港天后宮的千里眼及順風耳 / 撰寫者:蔡沂孜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4870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資料來源
陳仕賢,《寶殿篆煙鹿港天后宮》,彰化縣:鹿水草堂,2003;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2003。
撰寫者
蔡沂孜
創作者
連詠川;拍攝者﹔蔡沂孜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