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二甲傳臚

二甲傳臚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古時科舉考試分三甲取士,除了一甲為前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外,二甲第一名則稱為「傳臚」,「臚」的本意是傳語,上傳語告下為「臚」,「傳臚」亦指科舉時代殿試揭曉後,唱名傳呼召見的儀式。

        臺灣古建築棟架的斗抱常雕以兩隻螃蟹,因蟹身有甲殼,引喻為二甲,螃蟹四周圍以蘆葦,「蘆」與「臚」同音,因此二甲傳臚可代表科舉中第或求得功名之意。

        臺灣傳統寺廟裝飾常出現祈願吉兆的寓意,,以螃蟹為裝飾題材者,實例可見於北港朝天宮前殿、新竹都城隍廟等。圖片為新竹都城隍廟前殿之「二甲傳臚」斗座。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二甲傳臚 / 撰寫者:李乾朗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648595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撰寫者
李乾朗
資料來源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2003。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