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交趾陶龍虎垛

跟交趾陶龍虎垛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交趾陶龍虎垛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寺廟設計有許多必要遵循的原則,其理論多源自陰陽五行或是四靈之傳統思想。例如東「青龍」、西「白虎」、北「玄武」、南「朱雀」,因而寺廟東邊門被稱為「龍門」,西邊門被稱為「虎門」。東牆的裝飾以「龍」為主,西牆則以「虎」為主。

        一般臺灣寺廟的龍虎垛多以石雕表現,但至1920年代寺廟改築風氣大盛之後,也有別出心裁的作品出現。在桃園蘆竹五福宮,即出現交趾陶龍虎垛。大尺幅的交趾陶極罕見,它出自著名的泉州名匠蘇陽水之手,色澤優美,做工精細。

        蘇陽水字本水,泉州惠安現洛陽橋西方村人,出生於1894年(清光緒20年),約在1920年代隨其叔父及兄長來臺參加大龍峒保安宮的交趾陶工作。蘇陽水所做的寺廟交趾陶多分布於臺灣北部,尤以臺北、桃園及新竹地區為多。

        蘆竹五福宮的龍虎垛尺寸較大,高度約一公尺餘,寬亦有一公尺,造型生動,釉色主要為青、綠、黃、朱、褐等五色為主,配色非常協調,特別是接縫很細,可見燒陶時的變形極小。在作品邊緣有「戊辰年」(1928年,昭和3年)及「洛江蘇陽水作」落款,成為研究蘇陽水交趾陶藝術很有價值的實物。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撰寫者
李乾朗
資料來源
李乾朗,《臺灣傳統建築匠藝八輯》,台北市:燕樓古建築,2005;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2003。
保存者/保存團體
蘇陽水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