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獅

石獅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古建築為先民們提供安全與精神上的寄託,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古代匠師的巧藝。易言之,建築中的修飾,大多源於構造之需要,同時又兼具造型之美與抽象的隱喻,象徵著特定的意義。在寺廟門口常見的石獅子,即是具備了實用與象徵的裝飾物。

        石獅與石球位置相同,都是置於三川殿中門門柱前,且實際上與石球的作用相同,但造型不同。門前石獅典故傳說有兩種,一是認為龍生九子之一「狻猊」,傳說其性好坐,放置於門前,令其守門也。二是出於古代的太師與少師,皆國之重臣。

        石獅的造型,首重「軀體姿態」、「面部表情」以及「背鬃捲毛」三要。一般常見的石獅,通常可分為雄獅與雌獅,龍邊放雄獅,造型威而不猛,上身挺起,前肢玩繡球或玩弄雙錢;虎邊的雌獅以前腳戲耍著小獅子。石獅蹲立於寺廟門口,兼有鎮守廟門與辟邪之象徵意義,同時因為後人將它的造型改變成較可親的形象,石獅也有恭迎訪客的意味。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石獅 / 撰寫者:李乾朗、顏君穎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64849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撰寫者
李乾朗、顏君穎
資料來源
李乾朗,《台灣傳統建築石構架講義》台北:燕樓古建築,2011。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