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球」為立於寺廟明間門柱前的鼓形石構件,其鼓形處常雕成螺紋,與門臼連為一體,可加固門柱。臺灣匠師稱之為「石球」。
1980年代經訪問惠安匠師得知,此為很古老的用語,真正老匠師用石球一詞,球為古代圓形美玉,石球應是源遠流長的名稱,「抱鼓石」為引用清宮殿式建築之名詞。
石球的造型隨時代演變也有所變化,清代寺廟的石球,造型簡潔流暢,鼓形雕螺紋,其下僅雕出包巾,不多作雕飾,宛如石鼓被供置於放有布巾的鼓架上。其後石球造型逐漸開始複雜,除了在鼓形處雕花鳥走獸之外,鼓形下再雕小獅,造型生動流暢,處處顯現出石匠師精湛的手藝。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